我们不否认国际通用的外语是一把打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,帮助学生明白和理解世界的多元与丰富,但走向世界,更是为了在世界之林加上一抹醒目的中国红。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,这一代孩子应该有意识与责任去传递中国文化的内核。
事实上,西方主流教育也越来越关注中华民族的特征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·查普曼有一场解读中国神话的精彩讲座,不仅角度新颖深刻,也侧面提醒我们需要系统地正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。
他说:“在西方神话中,火是上帝赐予的;希腊神话中,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,而在中国神话中,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!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,与自然作斗争!”
他继续说:“面对末日洪水,身处西方世界的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,但中国人的神话里,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,看吧,仍然是斗争,与灾难作斗争!”
他还说:“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,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,抛开故事情节,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,你就会发现,只有两个字:抗争!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,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?显而易见,搬家是最好的选择。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,他们却把山搬开了!可惜,这样的精神内核,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,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……”
确实,钻木取火、大禹治水、愚公移山……哪个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关于精神关于信仰的坚持?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以“自然”为课堂,活出了“通透”,成就了极富竞争力的母语文化,我们更要致力于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,为世界注入中国文化的色彩。